刘祎莹
所在部门:bet36365路检测中心
职称:讲师
研究领域:教育社会学、课程与教学论、青少年发展、家庭教育
电话:010-68901351
电子邮件:6939@cnu.edu.cn
基本信息
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;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联合培养博士。
教学工作
承担《初等教育学》《教育经典选读》《教育社会学》《伦理学基础》等本科生课程,承担《教育研究方法》《专业外语》等研究生课程。
科研项目
1.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“数智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课堂研究范式转型方向与路径研究”
2. 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一般计划项目“‘双减’政策背景下北京市家庭培育模式转变与儿童成长机制研究”
3. 主持bet36365路检测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“数智化赋能‘双一流’高校本科生课堂教学范式变革的实践路径研究”
代表性学术成果
著作
参编《中国德育研究大系》《家校社共育指导手册(小学版)》、《面向未来培养教师—发展中的芬兰学科教师教育》(译著)、《教师职业道德》等著作。
论文
[1] 刘祎莹."学二代"成长中的继承与反叛——关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本土阐释[J].教育学报, 2024, 20(1):108-119.(CSSCI)
[2] 刘祎莹,程猛.光环下的另一面:"学二代"的家庭图景与成长困境[J].中国青年社会科学, 2024, 43(1):11-22.(CSSCI扩展,核心)
[3] 康永久,刘祎莹.文化生产还是文化再生产?——"学一代"与"学二代"的教育冲突与反思[J].中国青年社会科学, 2024, 43(1):1-10.(CSSCI扩展,核心)
[4] 刘祎莹.当代文化再生产的可能性及限制--关于布尔迪厄思想的理论论争与本土考量[J].复旦教育论坛, 2023, 21(6):13-22.(CSSCI)
[5] 刘祎莹 杨家卉."小学教育场域"的敞视 :一种社会学视角下的实践探析[J].教学研究,2023, 46(04):88-92.
[6] 刘祎莹.教育理论范式如何实现传播——基于托马斯·波普科维茨的知识社会学视角[J].当代教育与文化, 2022, 14(6):7-12.
[7] 刘祎莹.文化折叠——“学二代”家庭中的代际文化传递与冲突[J].北京社会科学,2020(5): 17-25.(CSSCI)
[8] 刘祎莹.精英大学中的“寻游者”——关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的另一种言说[J].北京社会科学,2019(11):62-69.(CSSCI)
[9] 刘祎莹.中产阶级子弟在精英大学中的生存图式——基于文化资本、场域、惯习的民族志研究.中国青年研究, 2018, 274(12):83-87.(CSSCI)
[10] 刘祎莹.课堂情境中自主学习过程的扎根研究[J]. 上海教育科研, 2019, 382(03):67-71. (核心)
[11] 刘祎莹.从童年视角回溯价值教育的本源[J].高等理科教育, 2020.(01):1-6.
[12] 刘祎莹.课堂自主学习:一种新型学习模式的探究[J].教学研究, 2019, 42(01):12-16.
[13] 王鉴,刘祎莹.试论课堂中的深描和解释方法[J].南京师范大学学报,2019(06):25-33(CSSCI)
[14] 王鉴,刘祎莹.论课堂范式的转型[J].东北师范大学学报,2016,282(04):216-222.(CSSCI)